【学艺网 81art.com】精彩巨献,《编导艺考文艺常识 当代电影理论》。本年度有关编导艺考最巨实用价值的专业资料,由学艺网专栏作家表演老师,携手爱心公益大使陈家伟和可爱的小布丁bianji联袂推出,点击率高达308次,已有705人付费查看并下载。作品发表日期:Saturday, March 05, 2011 16:48:21;文章更新时间:Sun, December 24, 2017 10:00:27 GMT;作品分类浏览目录:文艺常识;作品关键词:当代电影理论,编导艺考和河南;作者所属频道:艺术辅导班。如对本文内容有任何疑义或建议,请在学艺论坛提出。
即将为您推出的是美文大作:编导艺考文艺常识 当代电影理论,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关注!
1.当代电影理论更主要的是一种电影文化学,它的终极目标不是研究电影本身,而是通过电影研究其后的社会文化现象。
2.1964年,法国理论家麦茨发表《电影:纯语言还是泛语言》(又译:《电影:语言还是言语》)标志着现代电影理论的诞生,也标志着结构主义符号学的问世。
3.结构主义符号学的代表人物:(法)麦茨、(意大利)艾柯、(英)彼得.沃伦。
4.结构主义符号学的主要基本概念:能指、所指、外延、内涵、符码、分节、聚类关系、组合关系、历时态、共时态等。(具体解释可以参见《电影艺术词典》“电影学”部分)
5.1977年,法国理论家麦茨发表《想象的能指》标志着第二符号学(精神分析符号学)的诞生。
6.影响现代电影理论的主要学说:
a.索绪尔的 结构主义语言学
b.拉康的“镜像”学说;
c.弗洛伊德的“俄狄蒲斯情结”
d.阿尔杜塞的意识形态理论(1969.《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7.1970年,法国《电影手册》编辑部发表了《约翰.福特的〈青年林肯〉》一文,成为用意识形态批评方法分析电影的经典性文献。(《青年林肯》的导演是约翰.福特)
【名词解释:电影符号学】
把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符号系统和表意现象进行研究的一个学科。随着法国结构主义思想运动的勃兴,于六十年代中叶诞生的一门应用符号学理论研究电影艺术的一门符号学新分支。它运用结构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分析电影作品的结构形式,基本上是一种方法论。
1964年法国学者麦茨发表《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标志着结构主义符号学的问世。
电影符号学以瑞士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理论为基础,其代表理论家及理论著作有法国麦茨的《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意大利艾柯的《电影符码的分节》以及意大利帕索里尼的《诗的电影》等。电影符号学对西方电影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使西方电影理论进入现代电影理论时期。不过,电影符号学从诞生起就受到诸如“学术神秘主义”等激烈的批评,而且其静态的、封闭的结构分析方法的缺陷也日益明显。
70年代初期,电影符号学的研究重点从结构转向结构过程,从表述结果转向表述过程,从静态系统转向动态系统。随后,意识形态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进入电影符号学,形成了以心理结构模式为基础研究电影机制的第二符号学,其标志是1977年麦茨发表《想象的能指》一书。
【名词解释:电影第一符号学】
电影符号学是…。电影第一符号学以麦茨1964年发表的《电影:语言系统还是语言》为开端,以结构注意语言学为模式,有较强的科学倾向,但对用符号学研究电影的复杂性估计不足。而且其静态的、封闭的结构分析方法的缺陷也日益明显。
70年代随着意识形态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进入电影符号学,形成了以心理结构模式为基础研究电影机制的第二符号学。
以语言学为模式的第一阶段的电影符号学有三大研究范畴:①.确定电影符号学的性质;②.划分电影符码的类别;③.分析电影作品(影片本文)的叙事结构,即电影语言的系统研究。它的基本电影观念是:电影是具有约定性的符号系统,它的创作有可循的、社会公认的程式;而电影语言虽不等同于自然语言,但电影符号系统与语言符号系统本质相似;研究电影的科学工具是语言学,其研究重点则应当是外延与叙事。就方法论而言,不同的电影符号学家建立了不同的分析系统,比如麦茨的八大组合段、艾柯的影像三层分节说等。
【名词解释:电影第二符号学】
电影符号学与精神分析学相结合产生的电影理论。
1977年法国电影理论家麦茨发表《想象的能指》一书标志着第二电影符号学的诞生。
电影第二符号学以精神分析为模式,全面解释了电影机制主体观看过程和主体创作过程的心理学。第一电影符号学着重电影的“陈述结果”,研究作品内部的符号和符号系统,而第二电影符号学力求突破上述局限,借助精神分析学研究电影作品的陈述过程和符号的产生与感知过程。前者以语言学概念为模式,后者以精神分析学概念为模式。后者从前者狭隘的符号分析过渡到“符号-心理分析”,从静态的外延考察转入动态的内涵考察。在第二电影符号学中,影片本文的功能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固定而复杂的符号结构,而是一个可变的概念。第二电影符号学更着重研究电影的一般机制。
【名词解释:想象的能指】
麦茨把电影称为半梦状态的幻像、想象的状态、想象的能指。能指本身就是想象的,不然它就不能成为能指。对于电影能指来说,不仅编码是想象的,解码也是想象的。而且,想象的基本构成原则就是隐喻和换喻同时发挥作用的原则。
【名词解释: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
运用精神分析学原理解释电影现象的现代西方电影理论。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精神分析学在电影研究领域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20年代中期的法国先锋派电影中少有涉及,比如杜拉克、布努艾尔的影片等。
1977年,法国电影理论家麦茨发表的《想象的能指》一书以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学原理和模式为依据,结合电影符号学,全面解释了电影机制主体观看过程和主体创作过程的心理学,是第二符号学诞生的标志,也是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代表作。
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核心是研究无意识在电影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作用,重要概念如“自我认同”、“自恋情结”等。70年代以来,将意识形态理论与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的意识形态学电影理论、将女权主义、符号学和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的女权主义电影理论都是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的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