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网 81art.com】精彩巨献,《关于电影的基本概念》。本年度有关最巨实用价值的专业资料,由学艺网专栏作家表演老师,携手爱心公益大使陈家伟和可爱的小布丁bianji联袂推出,点击率高达741次,已有547人付费查看并下载。作品发表日期:Saturday, March 05, 2011 17:08:05;文章更新时间:Sun, December 24, 2017 10:00:48 GMT;作品分类浏览目录:文艺常识;作品关键词:,和2012杭师大美术类招生简章;作者所属频道:艺术辅导班。如对本文内容有任何疑义或建议,请在学艺论坛提出。
即将为您推出的是美文大作:关于电影的基本概念,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关注!
关于电影的基本概念
电影本体论
(一)关于电影的基本概念
1.电影是什么
【名词解释:电影】
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以及还音),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像(以及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
【名词解释:电影艺术】
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名词解释:电影特性】
电影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殊规定性。
1. 综合性:时空综合、多种艺术形式综合、集体创作,全新的声画结合的视听艺术。
2.视象性:以画面塑造形象、表现对象是可见的物质现实、创作人员的空间视象艺术,银幕的视觉效果主要包括人物造型、环境造型和摄影机造型。
3. 逼真性:逼真的呈现拍摄对象。
4. 运动性:表现对象的运动、摄影机运动、蒙太奇运动,通过运动塑造人物形象。
5. 技术性:科技的发展与电影艺术的表达方式密切相关。
6. 蒙太奇:电影的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
7. 群众性:直观、通俗、大众化。
【问答题:电影的假定性和电影的真实性之间的辨证关系】
(答题要点)
1. 电影的逼真性手段具有假定性,银幕画面最终不过是现实的影像而不是现实本身。
2. 蒙太奇在时空、运动、涵义等方面的作用。
3. 摄影角度、景别、运动、速度、焦距、光线、色彩等的主观性。
4. 声画结合的主观性:主观音响、无声源音乐、声画对位等。
5. 表演:模拟、非连续性。
6. 服装、化装、道具、布景等:伪造现实,服务于戏剧性内容。
7. 剧作的主观性:人物、结构、感情、意境,作者的风格、个性化。
电影的基本表现手段:造型、音响、表演、蒙太奇。
2.电影学分支
电影学:
关于电影的科学。包括:电影理论、电影史、电影批评。
电影学的分支:
电影美学、电影诗学、电影哲学、电影社会学、电影心理学、电影符号学、电影社会心理学等。
3.电影样式和电影观念
【名词解释:商业电影】
西方电影中以赢利为目的的影片的通称,与艺术电影相对而言。这种电影以好莱坞许多产品为其主要代表,其特点是一味追求缺乏内容的娱乐性,在许多情况下,回避真正的社会冲突,把实际存在的尖锐矛盾磨平,把资产阶级准则和理想定式化,是这类影片的惯用手法。(注意区别电影的商品性和商业电影,卖座片与商业电影,情节剧与商业片等)。
【名词解释:艺术电影/作者电影】
“艺术电影运动”—先锋派—趣味高雅、注重艺术技巧、不以赢利为唯一目标的影片—作者电影(5、60年代):不屈从于制片公司老板的意图而鲜明表达影片作者(导演)个人艺术追求的影片。
关于“传统电影与现代电影”
传统电影指3、40年代以戏剧电影为主体的电影,遵循传统的电影章法,以戏剧冲突律为基础结构电影,运用蒙太奇原理,人物善恶分明,作者代替观众思考。
现代电影指二战后,5、60年代以来在电影观念方面较诸传统电影有所进展的电影。其起源有三种说法:一是40年代中期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二是1941年的《公民凯恩》;三是前苏联电影界的说法,即以《雁南飞》、《一个人的遭遇》和《士兵之歌》为分界线。特点:真实性,观众的思考,本性,元素。
戏剧电影是3、40年代占主导地位的电影样式,导源于对电影戏剧本性的理解。以戏剧冲突律为基础,中心事件,情节平行发展。
诗电影导源于对电影抒情诗本性的理解。法国先锋派、苏联的爱森斯坦、杜甫仁科、塔尔科夫斯基、阿布拉泽等。作品。
散文电影导源于对电影叙事本性的理解,采取艺术散文结构原则的电影样式。苏联的早期看法。《公民凯恩》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之后。5、60年代以来,以艺术散文结构为主,更接近于生活原有的形态的多侧面、多层次、多声部的电影,构成了现代电影的基本面貌。特点。中国传统。代表影片。
绘画电影导源于对电影的绘画本性的理解。德国先锋派、英国记录电影学派和苏联的塔拉乌别尔格。
小说电影是在传统戏剧式结构的基础上大量运用艺术散文因素,从而使戏剧性与叙事性获得较好结合的电影样式。
思想电影(思考电影)
出现于50年代苏联电影中的一种创作主张。它于20年代流行的“理性电影”有一定联系,但有自己的时代特点。倡导者罗姆、格布里罗维奇、尤特凯维奇。主张。特点。作品。
关于“作者论和类型电影论”
作者论是西方从文艺评论移植过来的一种电影批评理论。什么是作者。争论。《电影手册》。两派。
类型电影论是西方电影中一种专门研究类型电影产生背景、分类依据、类型特征、演变因由并对其美学功能和社会机制加以探讨的理论。在美国最典型。类型电影的特点。
【名词解释:摄影机自来水笔】
一种倡导“运用摄影机写作”的理论。由法国电影理论家、导演阿斯特吕克1948年在《法国银幕》上的一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他认为电影已经成为一种具有独特语言、可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工具,正像作家用笔写作一样,电影制作者(导演)可以用摄影机来进行创作。这一观点表明,40年代末,西方导演已经有了自主进行创作以表达个人意念的理性要求。这一理论也为50年代《电影手册》杂志提出作者论奠定了基础。
【名词解释:作者论】
西方从文艺评论移植过来的一种电影批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一个导演如果在其一系列的影片中表现出题材和风格上的一贯特征,就可以算其为自己的作者。1954年,法国特吕弗在《电影手册》杂志上首倡作者论,提出影片作者应该是导演而非编剧。
电影中的作者论强调,“作者电影”应该有内在的含义,这是后天形成的而非先天存在的。真正的作者应该是对影片制作进行全面控制的人,编导合一。其实质是强调作为电影主要创作者和最终定稿人的导演的作者地位,其依据就是控制能力。
作者论的重要贡献是,除了将戈达尔、安东尼奥尼、费里尼等欧洲导演视为作者外,还将好莱坞的希区柯克、霍华德.霍克斯等视为作者。作者论对个性的强调迎合了50、60年代某些西方导演个人化的创作需要,成为法国“新浪潮”和西方现代派电影兴起的理论依据。与其对应的是类型电影论。
(二)专业实践理论
1.电影剧作
◇电影剧作的产生早于电影剧本,从电影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了;而电影剧本最早出现与20年代的德国。中国1925年,洪深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第一个电影剧本《申屠氏》。
注意:电影文学的概念、电影剧作的概念和电影文学剧本的概念的区别。
◇剧作元素:素材、题材、主题、人物、结构、情节。
◇电影改编—电影和文学之间的差别。
2.电影导演
蒙太奇。场面调度。电影声音。镜头。景别。轴线。间离效应。
3.电影表演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