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网 81art.com】精彩巨献,《话剧的命名以及五四以来话剧的形成》。本年度有关戏剧最巨实用价值的专业资料,由学艺网专栏作家摄影老师,携手爱心公益大使陈家伟和可爱的小布丁zhangxiaoxia联袂推出,点击率高达109次,已有78人付费查看并下载。作品发表日期:Monday, June 04, 2012 13:39:16;文章更新时间:Sun, December 24, 2017 11:34:35 GMT;作品分类浏览目录:戏曲戏剧;作品关键词:话剧,编导和2012音乐专业校考内容;作者所属频道:艺术辅导班。如对本文内容有任何疑义或建议,请在学艺论坛提出。
即将为您推出的是美文大作:话剧的命名以及五四以来话剧的形成,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关注!
话剧的命名以及五四以来话剧的形成
1928年,戏剧家提议,将主要以对话和动作来表情达意的戏剧样式,正式定名为“话剧”。
“五四”新剧的倡导者们特别钟情干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戏剧。胡适就推崇、介绍过“易卜生主义”,尤其推崇他的《玩偶之家》等社会问题剧,这对后来中国话剧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胡适的《终身大事》、欧阳予倩的《泼妇》、熊佛西的《新人的生活》、郭沫若的历史剧《卓文君》等,塑造了一批出走者形象,被称为“娜拉剧”,呈现出“五四”话剧最初的现实主义特色。
以王尔德的《莎乐美》为代表的唯美主义戏剧对中国早期戏剧的影响也很大。欧阳予倩的《潘金莲》,女主人公原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一个“淫妇”形象,但在作者笔下,潘金莲却成为一个大胆追求爱情的女性。她对猥琐而矮小的丈夫武大郎毫无感情,却深深爱上了她的小叔、仪表堂堂的打虎英雄武松。将历史上人们惯常认识的“淫妇”变成了值得人们同情的普通女性。向培良的《暗嫩》,无论是取材、思想倾向还是艺术技巧,都深受《莎乐美》的影响,张扬着人的个性,狂热地抒发着炽烈的情感,表现了对封建禁欲主义的挑战。
象征主义戏剧对中国剧作家也颇有影响。郭沫若的诗剧《女神之再生》,将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与自身的现实感悟和诗意憧憬结合起来,以帝王之间的征战象征现实中的军阀混战,以创造新太阳的女神象征美好理想的诞生。田汉早期的剧作,也多流露着象征主义的神秘和感伤情调。
因此,20世纪20年代前后的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使中国话剧在中国大地上的生存有了更深的立足之地,也逐渐为中国的现实主义戏剧所吸收,成为中国诗化现实主义的构成因素。西方戏剧,在中国经过文明戏分阶段的过渡,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培育,这个“舶来品”终于在中国确立。其标志是:新的戏剧文学的产生;有了一支从事话剧的队伍;有了专门的戏剧教育;“爱美剧”即业余演剧制度的兴起;业余剧团的活跃以及话剧导演制度初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