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化消费的社会背景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其需求具有较强的社会性,而对其需求的满足也总与一定的社会背景、文化传统密切相连。
大众文化的迅猛发展是当前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之一。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在大众文化兴起、繁盛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促使文化从政治启蒙的功能向娱乐功能转变。“在这种娱乐文化中,影视文化的认知功能、
教育功能甚至是审美功能都受到了抑制,而强化和突出了它的感官刺激功能、
游戏功能与娱乐功能。”由此可见,我国正在步入一个“文化消费”的社会,中国的电视文化也在经历着从国家意识形态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型。
所以,在“文化消费”的社会背景下,电视大众文化主张的是一种娱乐性:注重感官刺激,诉诸于无深度、平面化、标准化、模式化,寻求愉悦效果,使大众得到轻松与满足,获得快感。电视大众文化是易于接受的、能满足观众普遍欲求的一种感性文化,它的传播是通过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而不是思维。当我国进入到消费社会,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大行其道时,电视文化被视为一种消费文化,它满足的是人们追求新奇和快乐的消费欲望,而“欲望的解放就是感官的解放与躯体的解放,快乐原则和市场化在欲望心理学方面的结合,把新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当作正当的选择广泛传播开来。”娱乐脱口秀节目化繁为简,举重若轻,充分显示电视大众文化的魅力。作为电视大众文化繁荣的表征之一,娱乐脱口秀使电视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平民性、消费性进一步得到展现。
作为一种新鲜的节目形态,娱乐脱口秀节目自诞生之日就备受关注。其幽默、时尚、搞笑的节目风格给沉闷的电视荧屏吹来了一缕清新之风。但是从国内同类节目的发展现状看,虽然这些节目目前备受青睐,得到推崇,但是内容的相仿,表现元素的同质使其极易被克隆与模仿。笔者认为,娱乐脱口秀节目在提供笑料包袱的同时,还要突出所提供信息资讯的
服务性与实用性。要让观众在笑过之后有所收获,有所领悟。另外,重视幽默背后的人文关怀思想,树立节目“内容为王”的观念,避免过分依赖高科技包装而造成形式上的“喧宾夺主”,讲求
通俗但拒绝庸俗,加强本土化的改造都是必不可少的。总之,只有展示个性,力求创新,提升品格,创建品牌的理念才能使节目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拓展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