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是一种视听艺术,声画并存,构成要素的多元化决定了创作思维的立体化。诸如景别、光线、色彩、运动、特技、声音、字幕等等要素,都有可能共时空存在于一个电视画框之内,对于电视文艺编导而言,在专业素质上,也就要求全方位掌握电视语言系统。
从这个素质整体要求来看,我们以
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文艺编导的
专业考试进行简单分析:
广播
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
初试
①
自我介绍;②特长展示;③
回答考官提问
复试
①面试:a 根据考官提供的背景
资料谈自己的
观点和看法(背景资料为从报刊上摘录的有关人或事的客观报道);b 回答
考官提问;②笔试:电视作品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初始阶段的面试看似简单,其实包含了相当丰富的内容,通过①自我
介绍让考官建立综合素质的一个基本印象,因此在自我介绍时应当仔细阅读
招生简章,根据专业特点和自身特点进行精心
设计,充分展现自己的魅力和在专业上的热爱与良好的从业学习的基础。②特长展示则是对考生艺术素质方面的考核,考生以往在艺术方面取得的
成绩一定要带上相关证书,能够进行现场展示的一定要精心准备,尽量表现出自己在艺术方面的能力,一般而言,在特长展示时,采取哪种艺术门类并无特殊要求,
音乐、美术、
舞蹈、
曲艺都可以。③回答考官提问,则侧重于文学艺术基础知识的考核,当然,根据学习生活实际,在考试时考官提问一般不会太多和太深地问考生的问题,更着重于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的考查。 考生在回答时应当做到既能随机应变,又要有的放矢。到复试时,我们可以发现,面试是根据考官提供的背景资料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背景资料为从报刊上摘录的有关人或事的客观报道),它考查的重点则侧重于社会生活知识。作为一名电视文艺专题编导,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现状,尤其是文化艺术领域的生活与现象、流向和发展趋势、它的表面现象和深层运动,都需要有深入的理解。当然,在其中对于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核。
至于心理素质的考核,则可以说是贯穿考试始终。因此从整体而言,在专业考试中要落落大方,充满自信。
考虑到考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和广播电视编导人才需要的,在专业素质的要求上一般在面试时往往较少涉及,一般主要通过笔试时的电视作品分析来进行。这方面,平时进行一定的训练和作品观摩是极其必要的,接触一些基本的影视语言的知识学习,对于作品分析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