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网 81art.com】精彩巨献,《谈谈如何走出电视纪录片创作低谷(二)》。本年度有关电视纪录片最巨实用价值的专业资料,由学艺网专栏作家播音主持老师,携手爱心公益大使陈家伟和可爱的小布丁yuanying联袂推出,点击率高达212次,已有713人付费查看并下载。作品发表日期:Thursday, July 21, 2011 18:05:47;文章更新时间:Sun, December 24, 2017 10:45:01 GMT;作品分类浏览目录:编导学堂;作品关键词:中国纪录片,纪录片创作和河北;作者所属频道:艺术辅导班。如对本文内容有任何疑义或建议,请在学艺论坛提出。
即将为您推出的是美文大作:谈谈如何走出电视纪录片创作低谷(二),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关注!
纪录片要走出创作低谷,必须以新的人文理念取代狭隘的人文理念,拓宽题材,关注社会现实,记录当下社会现实。
用新的人文理念取代狭隘的人文理念。过去的纪录片创作多重在寻找人类共同的心灵结构。无可否认,纪录片关注的核心是人,是人的生存状态。但生存状况其实只是一种结果,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断变化的,它们涉及到经济、科技、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是生活的内在动力。寻找人类的本质离不开对这些因素的探究,由此将人的生存发展过程挖掘出来,供人思考,这样的人文关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所谓新的人文理念,就是从人和文化的协调发展,特别是从人的生存、发展、自由和解放这个高度来理解和把握人文概念。以往的人文观念往往局限在把人上升到抽象的人,把对人的生活的关注局限在文化生活或精神生活的范围内,甚至离开现实社会抽象地谈论人的精神生活。这种人文观念是狭隘、肤浅而片面的。新的人文观念将人看作唯物史观意义上的现实的人,其所关注的人的生存,是通过人的物质生产、劳动能力和社会交往的全面发展获得的。
记录当下社会现实。在纪录性纪录片中,真实的细节以其特有的细腻和感染力备受创作者喜爱,但这种由若干细节连缀而成的生活流程事实上只是一种单点展示,它所反映的并非生活全貌,更难以深入生活内部。纪录片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真实记录,而任何一段历史都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既有横的、面上的扩展,也有纵的、点的延伸,因此,纪录片的记录就不应只是对生活某个侧面的单点式的展示,而应该是基于生活的整体的记录;不应只是对生活表象的平面的记录,而应该是对生活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式记录。
当前我们所处的正是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纪录片题材的选取有着广阔的拓展空间,我们应该拓宽思路,积极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开拓:
一是具有政治价值的题材,主要指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政治事件、重要政治人物及其相关活动等。这类题材在纪录片初创时期反映得较多,主要是报道型的,与新闻报道分野不清晰,还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纪录片本体特征。!"年代政论性纪录片历经高潮,但因其主观意向过于突出、政治寓意的不恰当表达终于引起争议而消退。进入新世纪,世界政治格局尚不稳定,政治冲突时有发生,中国与他国的外交活动不断有新的进展,国内时常举行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活动,这些都应该在纪录片中得到反映。
二是反映国家经济建设、人民经济生活的题材。国内创作者往往先入为主,认为大量的媒体报道已经使西方世界对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有所了解,纪录片如果再选取这些题材就不会吸引他们的注意。事实上,西方人非常关注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现代化进程,而现有的录片偏重于表现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现优美的山水风光或者探寻处于现代文明边缘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些纪录片给他们带来的更多的是审美享受,其信息含量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在我国经济变革过程中,部门、企业改制碰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在各行业市场化过程中,业内竞争不断加剧,再加上国外同类企业大量登陆中国市场,即便是一度辉煌的同业巨头也逐渐举步维艰。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小利润的巨大压力,也有不少企业很快意识到传统的经营模式已不能再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而以全新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市场定位和经营手段。这样,在整个经济变革过程中,既有带普遍性的经济领域的难题,也有领先潮流的佼佼者典型事例。纪录片如果能够深入其中,摸准经济建设的脉搏,抓取其中典型的、有深远意义的事例或人物,必会成为一定时期较有份量的作品。
三是与经济密切相关的科技文化方面的题材。当前我国数量有限的科技类选题中,多侧重于从人类学角度表现自然现象,或者纪录大熊猫与人的和谐关系,或者以拟人化的方式表现动物的生活,如《袁扁的鹭鸶》、《峨嵋藏猕猴》等,对科学知识的探求很少,缺乏科学性与趣味性。放眼国外纪录片创作,科技类题材已经出现专业化的发展趋势:生物学、社会学、环境生态学、民俗学等等,而且各专业纪录片创作往往有专家协助,通过纪录片表达对各自研究领域的深刻思考。
四是历史性题材。当前历史性纪录片多为人物纪录片,纪录典型、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孙中山》、《刘少奇》、《百年恩来》等等,也有关于历史事件的纪录片,如《辛亥革命与上海》、《孙子兵法》等。这类题材的纪录片在量上并不缺乏,薄弱的是质。它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打破时空鸿沟的限制,更好地再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