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网 81art.com】精彩巨献,《著名制作人冷治夫谈DV的纪录价值, Story 2》。本年度有关纪录片最巨实用价值的专业资料,由学艺网专栏作家播音主持老师,携手爱心公益大使陈家伟和可爱的小布丁yuanying联袂推出,点击率高达279次,已有230人付费查看并下载。作品发表日期:Monday, July 25, 2011 15:50:49;文章更新时间:Sun, December 24, 2017 10:47:36 GMT;作品分类浏览目录:编导学堂;作品关键词:DV的纪录价值,冷治夫和书法教育方向;作者所属频道:艺术辅导班。如对本文内容有任何疑义或建议,请在学艺论坛提出。
即将为您推出的是美文大作:著名制作人冷治夫谈DV的纪录价值, Story 2,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关注!
美国和欧洲许多国家的DV持有者,大多将DV使用在自己和家人的以及周边环境生活的纪录上,只有极少数的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用它们来进行艺术创作和思想表达。国内的情况正好相反,大量的DV机和DV爱好者都把主要精力放在纪录片或情节片的创作上了。DV短片的摄制者,多为各地大学生,所学专业有戏剧,电影,电视,文学,新闻传播等。之所以上述青年学生介入DV创作,当然是因为他们的专业训练培养了他们对于DV这种影像纪录样式的敏感。用DV来制作出各种样式的短片成了大部分有创作激情的学子在校期间的追求,在他们很少有机会去接触高级专业设备的情况下,一种替代性的,很有意义的DV情结便蒙生了。尽管DV设备看起来不够专业,不够高级,但这对于培育他们的视觉意识,提高他们的影像创作水平是很有意义。这样一来,DV在院校里就真正成了学生们的“教学设备”。而在白领和一些小康家庭中,DV又成了他们每年旅游、聚会时偶尔使用几次的 “橱窗摆设”,许多完好纪录的磁带,在“一次过”的欣赏愉悦后,便被残酷无情的洗后重拍了。由于纪录和资料存储观念的落后,DV设备资源被大量的浪费掉了。如果“DV记录”这种观念不得到伸张,若干年后我们留给后人的,无非是苍白的DV学生作业,和少量的DV精英作品。
DV片段在国外被当作一种历史资料海量储存,许多有DV的人会时刻让它不离左右,随时随地的拍下或者感人肺腑或者惊心动魄的一幕幕,并有意识地分类保存。“美国911事件”发生时,唯一一个清楚地拍摄下第一架飞机撞楼的镜头的就是一名业余DV爱好者,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个人良好的摄影素质和对DV的热情,这永恒的瞬间也只能与我们失之交臂。看看西方国家里,许多DV机型号过时,机体破旧,但是过时也说明历史悠久,破旧更表明使用频繁。西方媒体中许多栏目的内容和素材,都来自于大量DV发烧友平时对日常生活中亮点的积累。
对于DV的运用,必须一分为二——这就是纪录和创作的区别。当一个人手握DV的时候,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目的——是客观的纪录生活片段,还是搞纪录片或情节片创作?记录的功能是资料存储,它不构成作品,仅仅是将画面,有意义的人或事务的影像保存下来;创作的功能是出作品,表达作者的主观意图,同时当作品形成后,成为一件艺术品供大家鉴赏。被记录的资料需要编排、剪辑从而产生意义价值。中国现在不缺DV纪录片和DV情节片的导演,更不缺那些承载了过多功利目的大小DV短片竞赛和DV短片评奖,缺的就是“DV记录”理念在大众领域的普及。(这里的“记录”没有用“纪”字,而是用的记载记忆的“记”字。)新时期的媒体领域不仅仅需要的是DV短片作品,更多需要的是记录存储。没有大量的DV片段存储和资料库,专业纪实频道中的大多数栏目是根本开不起来的。如果DV的使用者们能意识到,拿起DV不一定就是要拍作品,更应该利用DV拍更多的现实和历史的记录。相信国内的DV拥有者,在克服了低使用率的障碍之后,还能够走出盲目创作的误区,DV在经过一阵“忙乱”之后,必将迎来自身记录价值体现的新时代。
DV的迅猛发展,使我们过早地进入了“传播者大众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谁最先掌握了DV,谁就掌握了大众的话语权,谁就会拥有“平民的收视群体”,谁就会成为中国民间影像的先驱......安徽电视台在DV上的举措,与其说为中国影像开辟了一种全新的纪录采集方式,到不如说它选择的是一种立足民间的个性化创作态度。这种态度将打破主流媒体一统天下创作的准则,更多地融入了“平等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