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网 81art.com】精彩巨献,《Tom Ford這本處女作 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座孤島》。本年度有关影评最巨实用价值的专业资料,由学艺网专栏作家表演老师,携手爱心公益大使陈家伟和可爱的小布丁bianji联袂推出,点击率高达124次,已有595人付费查看并下载。作品发表日期:Thursday, May 27, 2010 10:31:23;文章更新时间:Sun, December 24, 2017 09:26:15 GMT;作品分类浏览目录:影评写作;作品关键词:处女作,处女座和编导模拟试题;作者所属频道:艺术辅导班。如对本文内容有任何疑义或建议,请在学艺论坛提出。
即将为您推出的是美文大作:Tom Ford這本處女作 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座孤島,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关注!
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座孤島-時時刻刻。
甚至黨心愛的人就在身側,閉上眼睛想要留住這讓人無限貪戀的一刻。
始終,我們選擇傾訴和聆聽的,都祇是我們內心的獨白。
而多數,是無法傾訴,也無法被懂得的情愫。
Tom Ford這本處女作,也許跟之前多數人對他的印象(抑或是偏見)有所不同。
之前為人熟知的他,是將G字玩弄於股掌之間,挑戰人們對性感定義的邊緣,帶著美式aggressiveness,商業上無往不勝的奇才。
始終保持完美的身材,和臉上過多注入的botox,也讓人疑心他的自戀。
這部電影,卻證實他是個有著古典情懷的人,a renaissance man, a true romantic.
他所著力探索和詮釋的,也是isolation和connection這樣彷彿不合時宜的文藝腔的古典哲學命題。
這部片子也再次流露他美式的作業方式:不是前無古人的通盤創造,有脈絡清晰的references,但混搭出自己的風格。
比如向希區柯克和Almodóvar致敬的片斷;比如60年代風情的佈景和衣飾;還有與王家衛合作多次的梅林茂的音樂(In the mood for love, 2046)。
他對自己想要的胸有成竹,短短21天殺青。對細節卻是照顧得面面俱到,連販賣Coke的售賣機也是精心找來當時最具備設計感的鐵皮質地。
George在桌上鋪開他為自己身後預備的灰黑西裝外套,Mercedes青色老爺車,甚至用來自殺的亮黑左輪手槍,統統讓人目不轉睛,無懈可擊。
連在雜貨店門口遇見的牛郎,也是James Dean模樣,未免也太濄唯美。
這是他天賦和品味的自然流露-無法避免的致命傷,自然被人拿來用作抨擊的藉口。
雖然這是他心目中的真實。他心中經歷時光沈澱的被美化的fantasy。
拯救了整部片子的,是真切-truthfulness。
首先他找到了Colin Firth。這個同是Virgo的男人,也是經歷起伏。
從95年BBC電視劇集傲慢與偏見出演Mr. Darcy走紅以後,他曾經歷長時間的沈寂。
01年讓他起死回生的Bridget Jone's Diary, 他演的也是一個現代版本的Mr. Darcy.
難怪時代雜誌的影評人Richard Corliss稱這是“the role of a life time for Colin Firth”。
在威尼斯影展獲奬時,一向沈穩,不動聲色的Firth幾度哽咽,眼中隱隱有淚光。
他與現任妻子Livia結婚生子,已經14年,遲遲不為她的家裡人接受。盡管他發表頒奬感言時一口流利的意大利文。
他之前的感情,多半也是在拍片之中投入,戲假情真。也是一個長情的男人。
片中的George,內斂清明,感情濃烈敏感而不輕易流露。
Jim象一道光,燃亮他的孤島。後來的Kenny,也是這樣年輕執意,帶著一股無知無畏的蠻力。
在成人世界的既定秩序里,要這樣的用力才能讓人相信愛情,相信無所保留的真情。
幾乎是疼痛的,才能有所知覺。
所以聊發少年狂,在海里夜游。(這一段的音樂特別美, by Abel Korzeniowski)
反覆演練,模擬吞槍自盡的幾個鏡頭,讓我想起了花樣年華里張曼玉和梁朝偉試練分手場景。
要非常理想化的人,才能用力象摁滅煙頭那樣,將自己拋至生命那頭。
George的最後一天,不時有留戀,周遭萬事萬物,彷彿是初見,帶著神光,比真實,比記憶中更美。
Julianne Moore的Charley,也是栩栩如生。不祇是一口道地的倫敦音。
她也經歷幻滅失落。與George的舊情,漸漸演變成了友情親情。她母性的懷抱是George經歷劇變時下意識的歸宿。
她勇敢。她膽怯。象所有女人,感情諸多不順的她對多年前的感情念念不忘,奢望死灰復燃。
George說他對Jim的感情不是一種對男女感情的替代(substitute),他對Jim的感情永遠無法被取代。
但人這種喜新厭舊的動物,向前走的動力是給自己希望,希望前面自有芳草。
後來Kenny的出現,何嘗不是一種替代。
Kenny這樣帶著幾分莽撞的真摯,也是熟悉。
我以為,Nicholas Hoult演得十分真切。
也許人在年青時候對自己荷爾蒙的克制不太多,幻覺自己可以拯救自己和所愛戀的人。
也願意完全袒露自己的情感。這讓面具和routine之下的中年人格外驚心動容。
這一段,讓我想起原著作者Christopher Isherwood和愛人Don Barchardy的愛情。
他們相識於情人節加州Santa Monica的沙灘。兩人年紀相差將近30歲。他當時還是個未成年的男孩。
這段感情一直延續到Isherwood 81歲過世。
Tom Ford自己的感情經歷也是相似。
他早年是個性感偶像-一年拍幾十個商業廣告,自然不乏女子的青睞。直到他搬來紐約,出沒於夜店Studio 54,才意識到自己的性向。
他遇見比他大20幾歲的愛人Richard Buckley時,也才20出頭。23年來一直不離不棄。
不太為人所知的是,當年他接受Gucci的工作,搬去意大利,也是在Richard動完癌症手術,兩人一起換個環境。
這部戲,也許在外人看來是一部視覺美輪美奐,賣點討巧突出(同性異性戀觀眾通吃)的話題片,我卻覺得非常personal。
這是Tom Ford的私人日誌,記錄他從男孩到男人,從Kenny到George的蛻變。
也是他獻給愛人,最真摯的一份情感。
Bra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