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网 81art.com】精彩巨献,《中国戏剧研究中国“戏剧”的来源》。本年度有关戏剧最巨实用价值的专业资料,由学艺网专栏作家播音主持老师,携手爱心公益大使陈家伟和可爱的小布丁yuanying联袂推出,点击率高达218次,已有71人付费查看并下载。作品发表日期:Thursday, September 08, 2011 10:20:03;文章更新时间:Sun, December 24, 2017 11:48:14 GMT;作品分类浏览目录:编导学堂;作品关键词:学戏剧,戏剧和教师节设立;作者所属频道:艺术辅导班。如对本文内容有任何疑义或建议,请在学艺论坛提出。
即将为您推出的是美文大作:中国戏剧研究中国“戏剧”的来源,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关注!
在中国戏剧研究的学术史上,并不是没有人注意到“戏剧”一词并为之溯源,但他们要么把“戏剧”转换为“戏”或“剧”并为后者溯源,要么只是着眼于“戏剧”的“儿戏”意义并把这视为与戏剧本性相悖而把“戏剧”概念搁置一旁,说到底,都是并未真正为“戏剧”概念溯源。姚华《说戏剧》一文追溯了“戏剧”一词的源流。它分别追溯“戏”和“剧”二字的源流。
关于“戲”,姚华根据《说文》:“三军之偏也。一曰:兵也。从戈。指出“戲”与兵器相关。又据《文选》注,“劇”意为“甚也”。都与现今的“戏剧”之义相去甚远。《说文》“一曰兵也”,《太平御览》引“一曰相弄也”。涉及了“戏”的另一义:戏弄。任半塘认为“弄”即是扮演。实际上,“弄”的更早意思是“戏弄”。《史记·太史公报任少卿书》说:“固主上之所戏弄、倡优所蓄……”姚华认为这似乎是现在“戏剧”的源头。弄也是戏的意思,姚华引《左传》注:“弄,戏也”。说明戏与弄是互训的关系。即戏谑、戏笑之意。
“戏”从一开始就具有“角力”与“戏弄”二义。“角力”与歌舞形态相关,“戏弄”与游戏相关。姚华、刘师培和王国维等受到“歌舞说”的影响较大,所以他们选择“角力”的解释,而把“戏弄”与中国戏曲的源头关系抛在了一边。
从下文看,我们可以看到姚华并不愿意从戏弄意义上去为“戏”溯源,他更愿意从兵器方面去为“戏”溯源。姚华又从《左传》和《国语》及其注里,得出“殆以力相斗,或以兵、或徒手,皆得曰‘戏’耶?”这还是与兵器之义近。
关于“劇”字,姚华说,从刀。依据《说文》,也有格斗之义。在角力、格斗的意义上,戲与劇得到了统一。姚华由此论证“戲劇”一词诞生的原因。
我们应该看到,在戏弄、卖弄等意义上,“戏”与“剧”也得到了统一。在左思的《蜀都赋》所说的“剧谈戏论,扼腕抵掌”中,“戏”与“剧”互文,都有夸夸其谈,言过其辞,炫耀、卖弄的意思。可以说,起码在晋代,“戏”与“剧”在“卖弄”的意义上得到了统一,形成了互文关系。
那么,“戏”与“剧”是如何演变成“戏剧”的?姚华先生没有直接的证据,他只有推测,他说:“夫上古事简,其见意也纯;及其渐近,踵而增华。由‘’之意,事或加繁,以人象之,而舞作焉。三五之世,其详不可得闻,意皆武舞。其人好武,所奉之神皆极猛鸷,其事之也武,必尽其容而后神悦;故舞以代,而祭必弄兵”。姚华认为,事物是由简向繁发展的,当祭神仪式上由人去扮演兽以悦神的时候,舞蹈就出现了。姚华以此论证戲、劇与祭神仪式上的娱神舞蹈的关系。这里,祭神仪式、乐舞与戏剧的起源关系,等等,都是20世纪初世界戏剧观念的一种。
舞除了娱神的功能之外,后来也慢慢发展,“舞之广也,于乡为傩,于四夷为侏,当周之末,其变已极,古意渐亡,调弄竞作,”舞由仪式之义也走向“调弄”之义,与“戏”的另一义相近。在《汉书·汲黯传》注中,“舞”也与“弄”相连用。对此,姚华说:“舞、弄牵连,古语意同;舞弄、戏弄,意又相比;舞之变也为戏,犹之变也为舞”。姚华又说:“又‘戏’,于《尚书》今文为‘於戲’者,古文悉为‘呜呼’;於、戲,疑皆是歌声”。“戏”又与歌有关。姚华试图论证,戏起源于上古之歌舞。
那么,“戏剧”连用,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姚华说:“戏之为义,用既广博,类又至多,历代创作,有加无已。宋有杂剧,乃始别行……。故今泛语曰‘戏’,特语曰‘剧’;或曰‘戏剧’,谓‘戏’中之‘剧’,以别于百戏,抑或谓‘戏’即‘剧’,总为一名:皆未能定”。在姚华看来,本来以“戏”称戏剧,宋代也用“剧”称戏剧。“戏”是泛称,总称,“剧”则是特称,特指。他引用了这样的说法:“戏剧”指的是“戏”中之“剧”,或者“戏”即“剧”,同义反复。但他不能作出明确的回答。最终,姚华还是没有考证“戏剧”一词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