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网 81art.com】精彩巨献,《《此间的少年》影片分析及结局电影评论范文 此间一周年:叙事与修辞以及其他, Story 2》。本年度有关影评最巨实用价值的专业资料,由学艺网专栏作家摄影老师,携手爱心公益大使陈家伟和可爱的小布丁zhangxiaoxia联袂推出,点击率高达117次,已有134人付费查看并下载。作品发表日期:Thursday, May 10, 2012 09:04:31;文章更新时间:Sun, December 24, 2017 11:20:59 GMT;作品分类浏览目录:影评写作;作品关键词:《此间的少年》,《此间的少年》和环保;作者所属频道:艺术辅导班。如对本文内容有任何疑义或建议,请在学艺论坛提出。
即将为您推出的是美文大作:《此间的少年》影片分析及结局电影评论范文 此间一周年:叙事与修辞以及其他, Story 2,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关注!
同理可以说明对穿越戏,乔峰的梦境等等场的处理。皆是以令狐冲作为叙事人进行的。这一点我们做得比较严格。实际上这个叙事人必须是作者江南的化身,自然有杨康令狐冲两人可选,问题在于如果杨康是叙事人,首先舞会和分票必然要删去大半,同时杨康可以自己读穆念慈日记,那么拍出来就是杨康一个人在屋里咬牙跺脚长吁短叹……想一想还是选令狐冲吧……
总结一下就是,影片叙事上最核心的设计正是对江南写作状态以及写作笔法的模拟,通过第一人称叙事和“将来完成时”的时态来进行,并通过旁白来引导认同(由此对海报的阐释则是,上面的人物是“空置的主体”,可供观众辨认和想象性的代入,这个设计真是深得我心)。当然这种设计未见得成功,毕竟电影方法有很多种,大约我是奇怪的东西看多了。有很多真其实是不必较的,问题在于,原着显然具备某种“崇高性”,而这种崇高性又是拒绝电影化的,这才是根本困难所在。
其次则是本片修辞层面的设计。不少评论指出影片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段,风格不统一,呃,其实原着也是如此……调子基本上在舞会一段的结尾开始转向,为了保持风格的统一后面也安排了一些笑料。前一半果断是喜剧,基本笑料构成方法是沿用原着并合理外推。我跟公子木写了一些江南式的段子进去。后半段转成所有学生电影拿手的恋爱故事和毕业故事,倒没什么新意。想说的是鉴于本片是官方制作,某些方面必须规避风险,虽然可以些微把语言变得真实一些(方言、网络用语、脏话),但有些稍稍不安全的东西还是删掉了,比如杨康其实应该唱大宋御林军军歌的……这也正是胡续冬老师的短评以及死相宗六祖电影评论范文及影片分析 中所指出的问题所在。简单地说,令狐冲的愤世嫉俗是有能指而没有所指的(你相信令狐冲对学校的批评仅仅止于早上打卡么!这一段我们自我阉割了不少呢!),尤其是辽国(尼玛必须得是辽国而不是金国啊!)更是没有所指。想让这些有所指不难,但是不行(比如校团委的审查意见是,全部改成学生会,片中不可出现任何涉及共青团的话,更不提什么和什么了,那么这种情况我们还能拍完颜洪烈和某院的政治斗争么?)。这样极大地削弱了令狐冲的形象塑造的可能性,所以这个人物显得很可笑(这也是我有意让黄河清的表演略为小品化的原因)。胡续冬老师的批评中“后八九的校园政治符码”一句切中要害,影片的修辞显然是十足犬儒主义的,这也是如今北大的现状。
并非不存在另类书写的空间和可能,但是这种相对安全和无害化的处理最终导向的是对青春无休无止的感伤和怀念。这是某种意义上的“固置”,修辞方式则是强调学校的围墙,把这段时间以空间的方式封闭起来。这是一种颇具犬儒主义的怀旧行为,着力在消解某些东西的基础上放大个体对时间的感伤。这里的问题在于,并不是打破空间限制这个问题就能解决。即使[三傻大闹宝莱坞],逻辑跟江南仍是一样的,也即“将来哥牛逼了会如何如何”(所以娄公子的那个啥片儿对学校的书写才着实牛逼啊)。那么问题就变成了青春片的叙事路径到底有哪些。
显然就主流电影而言,一种是残酷青春,一种是实现梦想,一种是性喜剧;否则观众才不要看呢。[此间]近于最后一种,不过影片中对极为限制身体,不管是江南式的纯情道德主义还是我们所受的限制,总之男生半裸甚至全裸(见江南原着,光屁股的兄弟什么的)是没有任何风险的,而其他大概仅可限于牵牵小手亲亲脸蛋。这里的分裂状态在于江南的目标读者其实是高中女生(正如《暮光之城》),我显然不能为了追求“真实”而拍得不这么道学。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时代因素以及文理之分,大约是越早的时代越保守,理科比文科保守,江南可是95级的啊。
这三种叙事路径之中,实现梦想比较有欺骗性,同时也比较畅销,是典型的主流叙事,[大灌篮]和[社交网络]莫不如此。残酷青春一脉,第六代电影做得比较多。问题就在这里,[此间}原着的纯情道德主义是最大的限制。我和公子木能做到的就是把江南写姬野这个人物之时的“英雄惨胜”这种灰色带入这个玫瑰色的言情故事里面。至于更多的现实介入尝试还是免了。这个犬儒主义的时代,人人都关心的是自己那点小破事儿。
以上是一贯的语无伦次,可写的东西其实还有很多。自从影片出来之后很多朋友跟我聊过,讨论过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也有这么多网友电影评论范文及影片分析,一年多的时间确实受益不少。以上所写不自觉地还有辩解的意思,大概就是自恋使然。没有讨论小圈子的问题,因为这正如我们预期,小圈子化是不可避免的,本来我们也无意做成大范围的事情,差不多就是北大一圈和原着读者一圈的自high行为。我现在最好奇的事情是高晓松老师的清华版要怎么拍,或许这种距离感是一部成功改编电影所必须的。这回江南找了一个我永远不可能打败的人,高老师只要做到[那时花开]的水准就足够了。其实[离骚II]和[此间的少年]从高老师那儿学了不少东西,感兴趣的话大家可以重看一遍[那时花开],数数旁白的数量以及仔细想一下叙事结构。虽然[大武生]拍得不可原谅,但回到青春片里,高老师依然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