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网 81art.com】精彩巨献,《《伍德斯托克音乐节1969》影片分析及结局电影评论范文 伍德斯托克的乌托邦》。本年度有关影评最巨实用价值的专业资料,由学艺网专栏作家摄影老师,携手爱心公益大使陈家伟和可爱的小布丁zhangxiaoxia联袂推出,点击率高达152次,已有883人付费查看并下载。作品发表日期:Friday, May 11, 2012 08:58:24;文章更新时间:Sun, December 24, 2017 11:22:34 GMT;作品分类浏览目录:影评写作;作品关键词:《伍德斯托克音乐节1969》,电影和身高要求;作者所属频道:艺术辅导班。如对本文内容有任何疑义或建议,请在学艺论坛提出。
即将为您推出的是美文大作:《伍德斯托克音乐节1969》影片分析及结局电影评论范文 伍德斯托克的乌托邦,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关注!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题记
1969年,美国被笼罩在越南战争的沉闷气氛中,55万美国士兵被派赴越南战场,1969年的每个月中平均有800名士兵被杀;另一方面,国内激烈的反战活动使美国陷入狂乱。大多数美国人处在苦闷、怀疑、愤怒和不满的情绪之中,而青年人尤甚。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在纪录片《1969 Woodstock》中看到的这些年轻人聚集在纽约郊区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中的一副副纯真的面孔和欢乐的场面。他们放弃了温文尔雅的举止和循规蹈矩的教育,在滂沱大雨的泥泞草地上,随摇滚乐一起疯狂摆动。他们嬉戏、打闹、发呆、冥想;他们唱歌,跳舞,吸毒,做行为艺术??他们以这样的形式表达和发泄对战争的厌恶,嘲笑和蔑视着虚伪的政治和平庸的文化。
由迈克尔·沃德利导演的《1969 Woodstock》用三个多小时的时间纪录下了1969年8月发生在农场的这场为期3天的以“爱与和平”为主题的反文化运动——历史上最着名的音乐节:伍德斯托克。
今天,中国的音乐节文化也从小众和边缘文化逐渐成长、普及起来。作为商业和娱乐的一种形式,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其中,享受着自由与释放的快乐。然而少有人了解,作为音乐节的鼻祖和里程碑,1969年伍德斯托克音乐节的面貌与历史赋予它的更多意义。它纪录了美国社会历史进程中那些宣扬“爱与和平”的60年代后期的青年嬉皮士用生命和灵魂书写的一段史歌,一场以音乐为桥梁构架起的真实的乌托邦。
“我们预计每天会来五万人,结果却来了100万人。我饿了整整两天,因为我们不能走出去买吃的,所以我只能吃玉米片。这些孩子都很不错。他们总是‘先 生’这个,‘先生’那个,‘谢谢’这个,‘谢谢’那个。没人可以抱怨这些孩子。这个音乐节太大了,对世界都是如此。从来没有任何一件事像这样发生过。”
这正是纪录片《伍德斯托克1969》的开头,一位当地老人正在接受摄制组的采访。而在音乐节举行的前几个月,那里的居民还把那些即将到来的年轻人视为洪水猛兽,极力反对音乐节的举办——正如同我在观影前的态度一样。然而,当看到第一支乐队抱着吉他上台,台下几十万的人群开始欢呼沸腾时,我的神经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泪腺。
很难想象,一场仅靠4个人组织的、在一个荒郊僻壤举办的音乐节居然有这么大的力量,吸引到百万的人驾车从全国各地赶来。这是音乐的力量,是音乐中寄托的“爱与和平”的理想的力量,是心灵的力量。45万人聚集在舞台周围和小镇的草地上,欢歌载舞,更有一百万人堵在前往音乐节的路上——因为交通堵塞,主办方不得不启用直升飞机接送演出的乐队和部分观众。在画面中,你可以从航拍中看到上万辆各式汽车停靠、拥堵在小镇的每一片土地和每一条公路上,而人海沸腾的场景更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更难想象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一个上百万人聚集的小镇上,在嬉皮士文化弥漫且没有警察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中,整整3天没有发生任何的暴力事件。就像组织者在音乐节现场激动的说:“这不是一个结束,这只是一个开始。这里没有警察,这里没有状况,这里只有爱与和平。这一代与这样的文化,是远远不同于那老一代和他们的文化的。没有警官,没有枪支,没有社团,没有激战。每一个人相互携手,相互帮助。在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这些就奏效了,而它们还将继续下去,无论发生什么。当人们回到他们的城市,这样的事情会一直发生着。”
在这充满迷茫与不满的年代,在条件恶劣的草地上,人们从不抱怨大雨,抱怨泥泞,抱怨饥饿,抱怨简陋,他们可以用任何形式寻欢作乐——包括无处不在的性爱与毒品,陌生人相互结友,表达他们最纯粹的理想:爱与和平。“这些状况并没有影响我和我的朋友们。我们尽情地享受着音乐,始终保持着亢奋状态,结交着新朋友。这就是伍德斯托克给我们带来的第二个启示 ——在这一群处于幻觉之中的年轻人中,素不相识的人也很快就能成为朋友,大家都能象兄弟姐妹一样相处在一起。你能感觉到那种亲密的友谊和集体的感召力。这种博爱精神也许是我对60年代末最怀念的事情。”就像一位参与者在后来的访谈中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