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网 81art.com】精彩巨献,《什么是纪录片“故事化”的视觉基础》。本年度有关镜头最巨实用价值的专业资料,由学艺网专栏作家播音主持老师,携手爱心公益大使陈家伟和可爱的小布丁yuanying联袂推出,点击率高达324次,已有63人付费查看并下载。作品发表日期:Monday, August 08, 2011 17:36:35;文章更新时间:Sun, December 24, 2017 11:00:44 GMT;作品分类浏览目录:编导学堂;作品关键词:视觉基础,镜头和2012年艺考政策;作者所属频道:艺术辅导班。如对本文内容有任何疑义或建议,请在学艺论坛提出。
即将为您推出的是美文大作:什么是纪录片“故事化”的视觉基础,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关注!
纪录片制作成功的首要因素取决于优秀的导演,其次便是需要优秀的摄影去实现并完成导演的艺术构思。导演与摄影的两度视觉艺术创作的完善结合,是电视纪录片“故事化”成功的保证。在纪录片拍摄前先写出拍摄剧本并对节目的镜头画面提出视觉艺术基调、手法的具体要求。不论什么类别、题材(社会、人文、自然等类)的纪录片,拍摄时都应特别注重以下创作要素:
1、注重场景调度
画面富于变化将有利于调动、强化、引导观众的视觉。目前,我国的纪录片工作者在拍摄中,一般都大量采用现场跟踪拍摄的方式进行纪实性创作,比较忽略纪录片的“故事化”艺术拍摄方式。我认为,近年来,纪录片的纪实性拍摄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今天,电视观众由于受娱乐化心理因素的支配和影响,不太喜欢拍摄画面单调而缺乏变化、追求纯纪实的那种自然主义手法,忽略艺术再现的创作粗糙的作品,他们对画面的审美要求和故事化要求都越来越高。因此,纪录片拍摄必须向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学习,并借鉴他们的艺术手法来完成故事化纪录片的拍摄创作。针对目前我国纪录片拍摄创作在取景中存在的一些通病,我认为应特别提倡摄影对画面景别的处理,在每个场景拍摄时,应尽量和努力做到多机位、多角度、多景别的画面拍摄,这样的前期摄影所积累的景别丰富的画面变化,将大大有助于后期剪辑时画面外在节奏、内在节奏、情绪节奏的合理有效的利用,同时,也可以“一材多用”,一次性的前期拍摄在后期可以剪辑出不同内容和长度的节目,达到降低制作成本的作用。
2、注重景别反差
“故事化”纪录片的摄影应特别关注“两极”画面的拍摄。
在纪录片中,为了强化和渲染“故事化”的效果,不断要求摄影在一线拍摄时尽量多拍(“近景”、“特写”和“大全景”)视觉反差大的“两极”画面。拍摄前,要明确作出画面的要求:一般用于交待环境的关系镜头,即大全景画面约占全片的20%左右,作为过渡的中景画面占全片的大约10%,涉及动物及景物的动作镜头,即近、特写画面应占全片的大约70%左右。我认为,电视节目毕竟是在家庭里近距离收看,纪录片中大量运用“两极”画面,更能适应观众的收视心理和收视习惯,同时,也能使纪录片中的故事情节和被摄对象的形象更具感染力,“两极”画面的组合也会使视觉效果更具冲击力,从而为观众留下深刻而难忘的记忆。
3、注重视觉基调
画面的影调设计将有助于故事内容表达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故事主角、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拍摄季节、不同的拍摄环境,给前期拍摄和后期剪辑都会带来不同的难度,而纪录片“故事化”的内容表达及情绪渲染的需要,要求导演和摄影对片子的影调做出总体的设计,这种影调的设计和实施是否到位会直接影响观众对节目的收视效果和收视心理。
“纪录片故事化”的叙事手法是纪录片创作实践和研究中应高度重视的表现手法之一。同时,应针对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拍摄对象和不同的收视对象来决定采取相应的纪录片叙事手法。只有艺术的创新才能超越自我,只有“多样化”的创作风格才能满足观众对纪录片“多元”的心理和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