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网 81art.com】精彩巨献,《解说诗眼的消解与提升, Story 3》。本年度有关文艺常识最巨实用价值的专业资料,由学艺网专栏作家播音主持老师,携手爱心公益大使陈家伟和可爱的小布丁yuanying联袂推出,点击率高达364次,已有951人付费查看并下载。作品发表日期:Tuesday, September 06, 2011 10:00:52;文章更新时间:Sun, December 24, 2017 11:46:57 GMT;作品分类浏览目录:文艺常识;作品关键词:诗眼,编导学习和海扁王;作者所属频道:艺术辅导班。如对本文内容有任何疑义或建议,请在学艺论坛提出。
即将为您推出的是美文大作:解说诗眼的消解与提升, Story 3,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关注!
陶渊明的诗句应是“望南山”还是“见南山”,另当别论,但苏轼对“望”与“见”二字的具体解析,独具审美精鉴,也是他将诗眼与意境创造联系起来论述的范例。苏轼认为,若作“望”,则既采菊又望山,意尽于此,无馀蕴,故不可取;而“见”,是本自采菊,无意望山,偶尔举首而见之,境与意会,诗人的悠闲之情与南山美景融为一体,使诗篇富于神味意趣。“境与意会”强调主体的“意”与客体的“境”契合无间,亦即意境的生成。可见,苏轼正是从创造意境的高度来评论诗眼之妙的。而而“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是杜甫困居长安期间所写《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尾联。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抱负到长安寻求功名,却处处碰壁,素志难伸,遂将满腔愤激不平之气,向尚书左丞韦济发泄出来。苏轼从“一篇神气”着眼,感受到这一联诗妙用一个“没”字,表现出白鸥展翅碧海、飘逝于万里烟波间的动态意象,象征着青年杜甫的英气豪情;也感受到这个结尾具有杜甫本人所提倡的“篇终接混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成为创造出高远意境的点睛之笔,于是断然否定了宋敏求妄改的“波”字。苏轼的卓见,得到后人的赞同。释惠洪云:“今误作‘波浩荡’,非唯无气味,亦分外闲置‘波’字。”胡仔又从动物习性找出依据:“《禽经》云:‘凫善浮,鸥善没。’以‘没’字易‘波’字,则东坡之言益有理。”编导老师今天对古典诗学的“诗眼”的初步探讨,到此结束。编导老师相信,历史悠久、具有鲜明民族艺术特色的“诗眼”,仍将继续在中国诗歌的理论批评和创作实践中显示其生命活力,发出金声玉振的清响,放射耀目动心的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