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网 81art.com】精彩巨献,《谈谈主张虚构是纪录片虚无主义倾向, Story 3》。本年度有关纪录片最巨实用价值的专业资料,由学艺网专栏作家播音主持老师,携手爱心公益大使陈家伟和可爱的小布丁yuanying联袂推出,点击率高达157次,已有516人付费查看并下载。作品发表日期:Thursday, July 21, 2011 18:16:09;文章更新时间:Sun, December 24, 2017 10:45:10 GMT;作品分类浏览目录:编导学堂;作品关键词:纪录片创作,纪录片和五四时期文学;作者所属频道:艺术辅导班。如对本文内容有任何疑义或建议,请在学艺论坛提出。
即将为您推出的是美文大作:谈谈主张虚构是纪录片虚无主义倾向, Story 3,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关注!
我觉得,我们对于国外的理论和观点,应当要学习、借鉴,但是要去伪存真,不能人云亦云,不加区别地一股脑儿的搬来。更不能实用主义地搬来为自己的标新立异来作支撑。现在,电视界泡沫很多,理论界也有泡沫,那就是不重视实践,纸上谈兵;不重视历史,断章取义,借以唬人。
3.没有解决纪录片创作究竟是要“厚古薄今”,还是讲求当代性、社会性?
美国学者阿兰·罗森沙尔在他的著作《纪录片的良心》序言里说过这样一句话:“纪录片的使命是阐明抉择、解释历史,增进人类之间的了解。”
纪录片就其本质来说,应当是创作者对发生在眼前的事件的观察和记录的成果。纪录片主要是靠纪录今天的现实、阐明今天的抉择来解释历史的。同样的,也只有真实地记录今天的现实,才能增进人来实现宽文化之间的了解。因此,纪录片不仅在它的内容要有强烈的当代性和社会性,就其题材的选择来说,也要以当代的现实为首要选择目标。今天我们记录下的现实生活,明天就成为了历史。因此,我们更要重视非虚构对于纪录片历史使命的至关重要的价值。我们决不能用虚构、扮演、重构方法,为我们的子孙提供一部虚构的历史、一部扮演的历史。
今天我们已经拥有多种现代的手段来纪录现实了:胶片的、录像的、数字的,我们难道还要子孙们像我们今天回述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今天已经失落的)文明那样,再用几个人在那里装模作样的“过家家”吗?记得上一世纪60年代,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何钟辛老师曾对我说过这样的一件事:“新影”当时在拍一部反映“大跃进”后中国某地农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的纪录片,打算用一段土地改革后坐在原地拍摄的资料片来作一番“新旧对比”,没想到50年所拍的资料片记录的土改以后翻身农民的生活情景远比60年代现拍的情境要好得多!原因是50年代拍的镜头是“组织、组织再组织,摆布、摆布再摆布”的造假产物,那段历史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说今天我们的纪录片界有厚古薄今的倾向,也是有根据的。例如有的电视频道不仅自拍的纪实性节目爱津津乐道往事,还积极从国外引进讲述外国人往事的节目,而且在节目比重上,讲述旧事往事的占了上风。热衷于讲往事,只要在量上注意控制,不是给人一点历史知识,也本无可厚非。但是,讲往事,又拿不出真实的记录片资料,于是只好扮演、重演。我在北京的屏幕上就看到过引进来的英国人摄制的纪录片《刺杀希特勒》,全片都是靠演员扮演的,虽然用了黑白片来拍摄,也没有给人历史的真实感。它与美国好莱坞拍摄的同名故事片比,编、导、摄、演都逊色多了,我不知道该片编导想没想过:观众何必丢掉摄制精良的同名故事片来看你那种低成本的扮演的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