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素材出入点的设定通常称之为“打点”。主要在剪辑素材长短时使用。
3.转场
转场在传统编辑中由特技机来完成。一般有三大类:淡入淡出、叠化和划变。
4.硬件特效和软件特效
画中画、色键抠像、DVE、划像转场以及改变色调。只不过硬件特效是通过板卡实时生成,而软件特效是通过软件实现(需要渲染生成)。
由于拍摄《显陵》的特殊性:它需要得到真实的再现,考虑到运用特技人为的痕迹较重,特技过多的运用会影响专题片的真实自然,也许在申报过程中反而会弄巧成拙。所以,我们在制作节目时并不靠花里胡哨的转场特效吸引观众,而是努力通过镜头以及镜头之间的
蒙太奇艺术效果来震撼观众。有时,为了增强画面的冲击力或为了渲染情绪,我们常常探索着对个别的镜头进行特殊的组接或进行特殊处理,使一些原本在编导和主创人员头脑中的构想变成了现实,进而又刺激创作人员产生出更优秀的创意,进一步改变对画面的处理,产生更优秀的画面组合;正是在这反复不断的推敲与变化中,实现了节目效果质的飞跃。
5.视频合成
在节目的剪辑过程中,为了介绍明显陵与其他明清帝陵的不同之处,我们除翻拍了部分
图片资料外,还采用了以前在北京十三陵拍的一些镜头;由于素材带的不同和拍摄的时间、场合及拍摄设备的不同,使得在素材带上存在色彩基调的差异,造成了片子的色彩出现了误差,因此我在非编系统中通过对素材各项参数的调整来进行色彩的校正,以弥补原始素材在拍摄时的缺陷,现在看来效果还比较满意。
经过反复仔细的剪辑,一部表现明显陵的风光片的视频部分完成了。在片中,无论是汉白玉石雕还是砖石结构的门楼,无论是庄严的明楼还是弯弯的九曲河,都显得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宛如一幅用巨笔着墨的山水画。
6.音频和字幕
在实际工作中,制造出优美动听的声音效果常常比画面的拍摄处理或后期加工更有难度。所以,根据我们现有的设备条件,在开始拍摄时我们就合理分配了摄像机的两个
录音轨道,将其中一个音轨外接鱼杆话筒,专用于现场同期声的采集,这样,就保证了在后期的音频编辑过程中有良好的现场同期声,也保证了
音乐编辑所需的音轨。
电视是一种视听艺术,理想的效果是声音、画面的有机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显陵》的编辑过程中,我们根据主题的需要,将画面和同期声进行优化组合和艺术处理,并根据节目的要求利用调音台加配了古曲,力争做到音画和谐统一、力求完善和升华主题思想、丰富画面的信息、扩展思维的空间,增强片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因为《显陵》主要用于申报《世界遗产名录》,所以在字幕的处理过程中,我们除了必要的中
英文名称注解外,基本上不出现其他字幕,这样,也使片子的画面显得更干净、流畅。
7.输出
在制作完视频、音频以及字幕以后,节目的制作过程也就到了尾声了。随后我们将一次性输出成品(即将剪辑好的节目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硬盘中
下载到磁带上,制作成第二版录像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