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网 81art.com】精彩巨献,《纪录片创作的后现代观》。本年度有关纪录片最巨实用价值的专业资料,由学艺网专栏作家播音主持老师,携手爱心公益大使陈家伟和可爱的小布丁yuanying联袂推出,点击率高达314次,已有240人付费查看并下载。作品发表日期:Friday, August 05, 2011 17:10:46;文章更新时间:Sun, December 24, 2017 10:58:43 GMT;作品分类浏览目录:编导学堂;作品关键词:纪录片,后现代观和廊桥遗梦;作者所属频道:艺术辅导班。如对本文内容有任何疑义或建议,请在学艺论坛提出。
即将为您推出的是美文大作:纪录片创作的后现代观,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关注!
电视纪录片所记录的画面,是在表现记录者与镜头前影像的关系。我国的纪录片导演陈晓卿曾表示,拍摄纪录片,实际上是在拍自己的“心”。镜头记录者的内心与精神世界,决定了记录者电视纪录的内容、手法以及风格。主观性在电视纪录的每个环节中渗透到作品中去。大多数电视纪录片创作者很容易理解并接受主观因素的介入。然而,如果在电视纪录片创作中主观性无法避免的话,就必须要回答两个问题:
1、既然所有的电视作品中都有主观因素的存在,那又何必坚守电视纪录片的底线——真实性的要求呢?
2、如果确定电视纪录片应该坚守真实性,那么主观因素介入到完成作品中度如何把握?
对于过去时空的电视纪录片来说,无论采用任何方式对真实事件进行展现,观众的收视心理都是趋同的:用想象的真实代替生活中曾经发生的真实。无论这种替代是完全靠观众的空想,还是依靠电视纪录片创作者提供部分意向式的画面,亦或采用有争议的真实再现手法,最后的完成,还是依靠观众的想象。因为,实际上,影像对应层面的“真实”早已经在时间单向不可逆转的历史长河中永远逝去了。
既然认定非虚构作品中不可避免的主观性,而又无法将这种主观与虚构叙事加以严格界定,后现代主义纪录片的理论据此认为:“从形式上看,后现代纪录片叙事法则张扬的似乎是艺术表现的个性,但实际上,它体现的是观察社会的全新角度。应该说,纪录片的后现代叙事法则,并没有从根本上背离纪录片‘真实’的原则,而仅仅是将纪录片对真实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认识领域。无论是可观的陈述,还是假定的描述,只要观众不会因为叙事手法的过于隐晦而对内容本身的真实产生歧义,都应该看成是纪录片叙事法则形式上的扩展。即使这种叙述法则与内容客观发生冲突时,也仍然可以采用‘假定事实’的方式是使叙事,只要不忘记在叙事的过程中给予明确的‘注解’,使观众对此中叙述始终保持这是‘形象的补充,但不是历史事实’的认知度即可。”